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,春節剛過,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--元宵節。正月十五日也是金豬年第一個月圓之夜,在這一元復始、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們對此加以慶祝,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。在這一天吃元宵/湯圓的習俗在我國也由來已久,元宵/湯圓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黃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棗泥等為餡,用糯米粉包成圓形,可葷可素,風味各異。可湯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團圓美滿之意。 那么,今年的元宵節大家更愛元宵還是湯圓?什么口味更受青睞?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在選購元宵/湯圓時又呈現出了哪些異同之處?京東發布《元宵節前期消費大數據》,數據顯示:在元宵節前期,“元宵節”相關搜索大幅增加,搜索量達上月同期13倍。元宵和湯圓的銷量在元宵節前期都得到了大幅增長,環比增幅分別超過520%和240%。從全國各地選購元宵和湯圓的情況來看,“北方元宵”、“南方湯圓”的固有印象正在被打破。 元宵節吃什么?湯圓>水餃>元宵 從京東商城的銷售數量上來看,湯圓的銷量高于元宵,達到了元宵的4倍之多。但元宵的銷量環比增幅更高,超過了520%,在被湯圓打壓了多年之后,有“絕地反攻”的跡象。湯圓的銷量環比增幅也超過了240%。值得關注的是,在元宵節前期水餃的銷量也超過了元宵,看來“逢年過節吃餃子”的習俗也帶入了元宵節這個傳統節日。 大家都愛嘗嘗“對方”愛吃的 從元宵、湯圓和水餃的綜合銷量來看,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遼寧、江蘇、山東、河北、天津、湖北、浙江成為排名前十的地區。吃著元宵或是湯圓的你,分得清元宵和湯圓嗎?根據權威解釋:北方滾元宵,南方包湯圓,制作工藝不同,搖元宵的工藝是“搖”,把餡心沾水,用水沾上糯米粉,再重復n次這個過程直到它很大,口感比較硬;包湯圓,工藝是“包”,和包餃子差不多,用的是糯米粉面團+軟餡,口感更偏軟糯。 從各省市中元宵、湯圓和水餃的銷量占比來看,偏愛購買湯圓的消費者來自遼寧、黑龍江、河北、山東、吉林,在這些地區有七成的人會在這三種過節食品中選擇購買湯圓,有趣的是這五個地區都屬于北方,東北三省更是全部上榜。偏愛購買元宵的消費者則來自貴州和甘肅,他們當中有超過五成的人會選擇購買元宵來過節,其次為海南、寧夏和云南,大部分屬于南方地區;偏愛購買水餃的消費者則來自寧夏、福建、重慶,他們當中有四成消費者會選擇購買水餃來過元宵節。 整體上,在元宵節前期元宵、湯圓和水餃的銷售數據來看,北京、上海、廣東依然領跑,遼寧則一躍躋身了全國前五。而與以往不同的是,“南方湯圓”、“北方元宵”正走向融合,大家一改往日固有印象,不再習慣性地選擇“該吃的食物”,而是更加樂于嘗試“對方”的傳統習俗食物,消費選擇更加多元化。 女性消費者占比超六成,36歲及以上年齡段人群購買力爆發。 從各年齡段購買元宵、湯圓和水餃的銷量占比來看,36歲及以上年齡段人群的占比高出全站12%,他們偏愛購買的食物是元宵,而16-25歲年齡段人群偏愛購買水餃,26-35歲年齡段人群偏愛購買的是湯圓。性別方面,女性消費者購買元宵、湯圓和水餃的銷量占比超過六成,她們偏愛購買的食物是湯圓,而男性消費者則偏愛購買水餃,女性對甜食的青睞和男性對肉食的依賴彰顯無遺。 水餃喜“重口味”,湯圓首選“黑芝麻”,元宵“五仁”上榜。 從消費者對元宵、湯圓、水餃的口味選擇來看,元宵排名前五的口味分別是黑芝麻、五仁、山楂、混合口味、巧克力口味;湯圓排名前五的口味分別是黑芝麻、鮮肉味、混合口味、花生口味、紫薯口味;水餃排名前五的口味分別是韭菜雞蛋、大白菜豬肉、三鮮口味、韭菜豬肉、玉米蔬菜豬肉口味。 云南省數據分析: 元宵的銷量環比增幅達260%,湯圓的銷量環比增幅達580%。從各年齡段及性別購買元宵節食物的購買占比來看,16-25歲年輕消費者和36-45歲消費者偏愛購買水餃,26-35歲消費者和56歲及以上中老年消費者偏愛購買湯圓,36-55歲消費者偏愛購買元宵。性別上,男性消費者偏愛購買湯圓,女性消費者偏愛購買元宵。口味選擇上,水餃top3口味為:三鮮、玉米蔬菜、海鮮;湯圓top3口味為:黑芝麻、花生、榴蓮;元宵top3口味為:黑芝麻、花生、豆沙。 |